网站首页| 期刊简介| 编委会| 投稿系统| 发表流程| 联系我们| 稿件查询     
请确认您的稿件里已注明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,主要包括: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民族(汉族可略)、籍贯、学历、职称、研究方向 工作时间:早上8:30——下午17:30(周日除外)
(1)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,编辑部免费审核(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,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) 。 (2)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,不损害公共利益。(3)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、学术研究成果,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,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;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,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。
刊社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刊社新闻

红船启航地  丹青铸精神

来源:本刊杂志社    作者:admin    点击: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年06月22日

  2005年6月21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文章《弘扬“红船精神”  走在时代前列》,首次提出并阐释了“红船精神”。20年来,聚焦“红船精神”,美术工作者通过实地写生、参与创作工程等方式,推动相关主题创作不断拓展、深化。近期,“红船颂”嘉兴美术成果展举办,从红船领航、文脉绵长、创新发展三个维度,以68件画作生动诠释“红船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

  南湖红船,这艘从暗夜驶向黎明的精神之舟,早已化入嘉兴城市文化血脉之中。它不只是一种意象,更是一种信念。早在2001年,嘉兴市委市政府便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合作,启动第一届“红船颂”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。此次“红船颂”嘉兴美术成果展,既是对前五届“红船颂”展览的全面回顾和巡礼,也为美术界提供了一个契机,思考如何以主题美术创作赓续红色血脉。

  在我看来,围绕“红船精神”展开的艺术表达,为探寻历史与当代的接口开辟新路径。小小红船承载千钧,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,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,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长河中的精神灯塔。正因如此,当代美术工作者不断以新视角阐释“红船精神”的深刻内涵。何红舟、黄发祥合作的油画《启航——中共一大会议》聚焦参加会议的中共一大代表们陆续登船的经典历史时刻,彰显小小红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的精神力量。徐里的油画《中国共产党诞生地·南湖》(见图)立足当代社会语境,将中国绘画的诗性传统融入创作,渲染出红船的深远意境。南湖与红船在画家笔下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,而是精神传播的媒介,美术工作者以多元的艺术表达实现革命文化基因的激活与传承。

  画作中不只有历史图景、典型意象,还显现出现代嘉兴的轮廓、大好河山的气魄、百姓生活的火热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的话让我印象深刻,他说:“‘红船颂’开创了主题性美术创作新天地,将嘉兴的革命文化与历史文化巧妙结合,把历史延伸到了现实。”确实如此,这些作品的时代价值,既在于对革命历史、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,更在于其以视觉语言重构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对话,为观者带去可感可悟的审美体验。

  “红船颂”主题美术创作,一方面实现了从历史坐标到精神符号的提炼,作为历史见证的嘉兴南湖红船,经过画家的艺术升华,转化为一种可知可感的精神符号;另一方面,这种将历史与当下并置的叙事方式与创作策略,让“红船精神”绽放新的时代光芒。对红色文化的有效弘扬,不仅是对典型符号的反复描摹,还要以恰当的、契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形式传达其中蕴藏的精神实质和当代价值。这也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应当关注的课题。

  历届“红船颂”展览也为各类主题性美术作品展览提供了一定借鉴。比如,叙事逻辑的重构、非线性叙事的启发、跨地域的共同精神映照、对精神源头的追溯等。这样的展览让观众带走的不是纪念品,而是精神鞭策。这种将审美体验转化为精神动能的机制,对今天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也有着重要参考意义。不过,从大美术角度来讲,数智技术为艺术创造、审美表达等开辟了新空间,不仅延展了审美维度,也可以激起观众更强烈的共鸣共情。若能将数智技术与美术创作进行深度融合,将会使美术在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。

  精神是艺术创作的动力与源泉。相信“红船精神”必将持续激发艺术创新。


网站首页 本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系统 发表流程 联系我们 稿件查询

Copyright 2014-2015 Powered 版权所有 盗版必究 版本号:HvShop V9.5
《交通世界》杂志投稿邮箱:jtsjzz@163.com 为本刊投稿邮箱
《交通世界》杂志社【官网】